蒙古族人民是一个性格豪放,为人善良、忠厚的民族,他们有着很多本民族的传统礼仪和风俗习惯。
尊老敬僧:见到老者和僧侣,都要下马让路,公共场所,都将老者和僧侣奉为上宾,殷勤奉侍,与老人和僧侣交谈,多使用敬语,进房间或帐房要让老者和僧人先行。
热情待客:客人来至家门,要出毡包迎接,把客人让至毡房正中佛龛下面的毛毡上,敬献奶茶、肉食、糖果,并敬酒,敬酒时右臂衣袖搭在肘部,敬酒后,以各种食品招待客人。
交往:蒙古族交往中重信诺,交易中讲公平,熟人相见握手、拥抱,相互问候,分别时相互祝愿。
互助:蒙古族有互助友爱的习俗,一家有事,百家帮忙,诸如婚丧、嫁娶、建包盖房、剪羊毛、搬帐房等,都互相帮助,对于孤寡残疾、生活困难的人,亲戚邻居都真诚帮助,孤儿长大后如果无力成家,就由族内王公出面募集钱物,资助其成家立业。
洗礼:在婴儿出生后7—10日内举行,邀请主要亲属参加,在一盆温水中放少许食盐和柏叶冲洗婴儿,祝词送礼后设宴款待客人。
剪胎发礼在幼儿3岁时择鲜花盛开的时节,邀请亲戚朋友共同剪取胎发的礼仪。
婚俗:都兰蒙古族普遍实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以“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婚姻形式为主,但青年男女也有一定的婚姻自主机会。同一家族之间或直系亲属之间互不通婚,表兄弟之间禁止通婚。都兰是多民族聚居地区,蒙古族经常与藏、汉、土族互相联姻,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民族青年男女相爱并结婚的不断增多。1949年前,也出现过“一夫多妻”的婚姻形式,一人娶两房或三房妻室的现象也曾有过,但多数是有权有势的富人。蒙古族婚姻除男娶女嫁方式外,也有男方入赘女方的,俗称“招女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因男女婚姻需由父母作主,为逃离包办婚姻,也有男女青年私定终身的,其形式有男女私奔的“逃婚”和瞒过父母形成事实的“偷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年男女享受到婚姻自主权利。都兰蒙古族联姻的程序和礼仪是:首先由双方家长对有关事宜进行协商,求得一致意见,由于传统的逐水草而拷的游牧生活等原因,所以必须事先确定举行婚礼的时间和地点,然后双方把帐房搬到离对方家不远的地方。男方家里给即将成家的儿子缝制新的帐房,摆设必用的物件,作为新房,然后再搭起两座帐房,并打扫干净,自己居住的帐房也要打扫清洁,准备迎接送亲的客人和其他客人。办喜事前,首先要物色一名办事有经验、能说会道、德高望重的人作总管,婚事活动由总管负责安排。举行婚礼的头一天,新郎家派人给新娘家送结婚礼品,并挑出一匹上好的骟马供新娘乘用。另外还要带上宰好的整羊和奶制品、哈达等,新娘家对送礼来的人热情款待,并有人致祝赞词,词中对男方送来的乘马进行赞扬。婚礼当天有两人骑马引路,后面是送亲队伍。送亲人绕帐房3圈,然后向新郎家迸发,途中新郎家设便宴,招待送亲客人,到离新郎家不远处,男方举行迎接仪式,送亲队列来到男方帐房前,照例绕帐房转3圈,再由男方迎接,然后新郎新娘行叩拜天神的仪式,跪在白色毛毡上,由一名善于言词的人致赞词,其内容为祝贺两家喜结连理,终成亲眷和祝愿新郎新娘白头偕老,终生幸福的赞语。新郎新娘在祝赞词声中,向天神叩拜,拜完天神后,一对新人进入帐房,客人们在安排的位置上入席,新郎新娘拜见双方老人,总管宣布新娘带来的牲畜财产和男方回赠的牲畜财产。然后,新郎新娘进入自己的帐房,男方热情招待所有客人。宴席完毕,东家请客人至新人帐房内喝“新娘茶”。客人们边喝边祝福新婚夫妇相亲相爱,邻里和睦,日子越过越好。婚后第三天,新娘征得公婆同意,偕丈夫回娘家拜谒父母亲友,俗称“回门”。返回时,新娘赶上在娘家分得的牲畜,到婆家后与丈夫的牲畜合为一群蒙古族家庭一般以一对夫妇及未婚子女组成小家庭,也有三世同堂的,习惯上丈夫的地位高于妻子,握有实权。男女都有财产继承权,一般长子先分出去,由幼子继承家产。老年人在家庭中有崇高的地位,很受晚辈的尊敬
丧葬:都兰蒙古族以天葬和火葬为主要丧葬方式,也有少数土葬。人去世后由其亲属立即去寺院或喇嘛处报丧,并求得送葬的时间,还请僧人念经超度49天。
——天葬天葬是都兰蒙古族普遍采用的丧葬形式,人去世后请喇嘛念经,葬时将死者剪去头发,脱去衣服,放置于高山上的天葬场里,让鹰啄食尸体,吃得越快,则越吉利,否则即认为不好,如尸体未被吃完,其家属要挪动尸体,请僧人念经,直到尸体被啄食完,14天后仍未被吃就要火化。
——火葬?火葬多用于王公毒族、喇嘛等。葬时先由喇嘛选定地点,然后挖一土坑,放上浇有酥油的烧柴,置尸体于柴上,点燃烧柴,并有专人添油加柴,直至尸体烧为灰烬,同时,还请来僧人诵经,超度亡灵。
——土葬蒙古族土葬多实行于农业区或机关单位,其丧葬礼仪与汉族大同小异,举行葬礼过程中,要请僧人念经超度。子女为父母、妻子为丈夫守孝,49或100天内男人不理发,女人辫子上不扎束红缨,未婚女子在辫子上扎一束白羊毛,一年之间,全家人不过节日,不穿新衣,不参与娱乐活动。